10 组合索引:用好,性能提升 10 倍¶
在前两讲中,我带你学习了索引的数据结构和索引组织表,相信你应该掌握了怎么在 MySQL 数据库中创建索引以及一些基本的使用技巧。
当然,前两讲我举的例子都是基于一个列进行索引排序和使用,比较简单。在实际业务中,我们会遇到很多复杂的场景,比如对多个列进行查询。这时,可能会要求用户创建多个列组成的索引,如列 a 和 b 创建的组合索引,但究竟是创建(a,b)的索引,还是(b,a)的索引,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。
这一讲,我们就来学习更贴近业务实战的组合索引的创建与使用。希望学完这一讲之后,你能在自己的业务中用好组合索引,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性能。
组合索引¶
组合索引(Compound Index)是指由多个列所组合而成的 B+树索引,这和我们之前介绍的B+ 树索引的原理完全一样,只是之前是对一个列排序,现在是对多个列排序。
组合索引既可以是主键索引,也可以是二级索引,下图显示的是一个二级组合索引:
组合索引的 B+ 树结构
从上图可以看到,组合索引只是排序的键值从 1 个变成了多个,本质还是一颗 B+ 树索引。但是你一定要意识到(a,b)和(b,a)这样的组合索引,其排序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。而索引的字段变多了,设计上更容易出问题,如:
对组合索引(a,b)来说,因为其对列 a、b 做了排序,所以它可以对下面两个查询进行优化:
上述 SQL 查询中,WHERE 后查询列 a 和 b 的顺序无关,即使先写 b = ? AND a = ?依然可以使用组合索引(a,b)。
但是下面的 SQL 无法使用组合索引(a,b),因为(a,b)排序并不能推出(b,a)排序:
此外,同样由于索引(a,b)已排序,因此下面这条 SQL 依然可以使用组合索引(a,b),以此提升查询的效率:
同样的原因,索引(a,b)排序不能得出(b,a)排序,因此下面的 SQL 无法使用组合索引(a,b):
讲到这儿,我已经带你学习了组合索引的基本内容, 接下来我们就看一看怎么在业务实战中正确地设计组合索引?
业务索引设计实战¶
避免额外排序¶
在真实的业务场景中,你会遇到根据某个列进行查询,然后按照时间排序的方式逆序展示。
比如在微博业务中,用户的微博展示的就是根据用户 ID 查询出用户订阅的微博,然后根据时间逆序展示;又比如在电商业务中,用户订单详情页就是根据用户 ID 查询出用户的订单数据,然后根据购买时间进行逆序展示。
上图是 05 节中的淘宝订单详情,根据时间进行了逆序展示。
接着我们用 TPC-H 定义的一组测试表,来展示索引相关示例的展示(TPC-H 定义的库请关注公众号 InsideMySQL,并回复 tpch,获得库表的下载链接)。
TPC-H 是美国交易处理效能委员会( TPC:Transaction Processing Performance Council ) 组织制定的,用来模拟决策支持类应用的一个测试集的规范定义,其模拟的就是一个类似电商业务,看一下其对核心业务表 rders 的设计:
CREATE TABLE `orders` (
`O_ORDERKEY` int NOT NULL,
`O_CUSTKEY` int NOT NULL,
`O_ORDERSTATUS` char(1) NOT NULL,
`O_TOTALPRICE` decimal(15,2) NOT NULL,
`O_ORDERDATE` date NOT NULL,
`O_ORDERPRIORITY` char(15) NOT NULL,
`O_CLERK` char(15) NOT NULL,
`O_SHIPPRIORITY` int NOT NULL,
`O_COMMENT` varchar(79) NOT NULL,
PRIMARY KEY (`O_ORDERKEY`),
KEY `ORDERS_FK1` (`O_CUSTKEY`),
CONSTRAINT `orders_ibfk_1` FOREIGN KEY (`O_CUSTKEY`) REFERENCES `customer` (`C_CUSTKEY`)
) ENGINE=InnoDB DEFAULT
其中:
- 字段 o_orderkey 是 INT 类型的主键;
- 字段 o_custkey 是一个关联字段,关联表 customer;
- 字段 o_orderdate、o_orderstatus、o_totalprice、o_orderpriority 用于描述订单的基本详情,分别表示下单的时间、当前订单的状态、订单的总价、订单的优先级。
在有了上述订单表后,当用户查看自己的订单信息,并且需要根据订单时间排序查询时,可通过下面的 SQL:
但由于上述表结构的索引设计时,索引 ORDERS_FK1 仅对列 O_CUSTKEY 排序,因此在取出用户 147601 的数据后,还需要一次额外的排序才能得到结果,可通过命令EXPLAIN验证:
EXPLAIN SELECT * FROM orders
WHERE o_custkey = 147601 ORDER BY o_orderdate DESC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1. row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
id: 1
select_type: SIMPLE
table: orders
partitions: NULL
type: ref
possible_keys: ORDERS_FK1
key: ORDERS_FK1
key_len: 4
ref: const
rows: 19
filtered: 100.00
Extra: Using filesort
1 row in set, 1 warning (0.00 sec)
在上面的命令 EXPLAIN 输出结果中可以看到,SQL 语句的确可以使用索引 ORDERS_FK1,但在 Extra 列中显示的 Using filesort,表示还需要一次额外的排序才能得到最终的结果。
在 MySQL 8.0 版本中,通过命令 EXPLAIN 的额外选项,FORMAT=tree,观察得更为明确:
EXPLAIN FORMAT=tree
SELECT * FROM orders
WHERE o_custkey = 147601 ORDER BY o_orderdate DESC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1. row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EXPLAIN: -> Sort: orders.O_ORDERDATE DESC (cost=18.98 rows=19)
-> Index lookup on orders using ORDERS_FK1 (O_CUSTKEY=147601)
可以看到,上述 SQL 的执行计划显示进行 Index lookup 索引查询,然后进行 Sort 排序,最终得到结果。
由于已对列 o_custky 创建索引,因此上述 SQL 语句并不会执行得特别慢,但是在海量的并发业务访问下,每次 SQL 执行都需要排序就会对业务的性能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,比如 CPU 负载变高,QPS 降低。 要解决这个问题,最好的方法是:在取出结果时已经根据字段 o_orderdate 排序,这样就不用额外的排序了。
为此,我们在表 orders 上创建新的组合索引 idx_custkey_orderdate,对字段(o_custkey,o_orderdate)进行索引:
这时再进行之前的 SQL,根据时间展示用户的订单信息,其执行计划为:
EXPLAIN FORMAT=tree
SELECT * FROM orders
WHERE o_custkey = 147601 ORDER BY o_orderdate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1. row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EXPLAIN: -> Index lookup on orders using idx_custkey_orderdate (O_CUSTKEY=147601) (cost=6.65 rows=19)
可以看到,这时优化器使用了我们新建的索引 idx_custkey_orderdate,而且没有了 Sort 排序第二个过程。
避免回表,性能提升10倍¶
在 09 讲中,我已经讲了回表的概念:即 SQL 需要通过二级索引查询得到主键值,然后再根据主键值搜索主键索引,最后定位到完整的数据。
但是由于二级组合索引的叶子节点,包含索引键值和主键值,若查询的字段在二级索引的叶子节点中,则可直接返回结果,无需回表。这种 通过组合索引避免回表的优化技术也称为索引覆盖(Covering Index) 。
如下面的SQL语句:
SELECT o_custkey,o_orderdate,o_totalprice
FROM orders WHERE o_custkey = 147601\G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1. row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id: 1
select_type: SIMPLE
table: orders
partitions: NULL
type: ref
possible_keys:
idx_custkey_orderdate,ORDERS_FK1
key: idx_custkey_orderdate
key_len: 4
ref: const
rows: 19
filtered: 100.00
Extra: NULL
执行计划显示上述SQL会使用到之前新创建的组合索引 idx_custkey_orderdate,但是,由于组合索引的叶子节点只包含(o_custkey,o_orderdate,_orderid),没有字段 o_totalprice 的值,所以需要通过 o_orderkey 回表找到对应的 o_totalprice。
再通过 EXPLAIN 的额外选项 FORMAT=tree,查看上述 SQL 的执行成本:
EXPLAIN FORMAT=tree
SELECT o_custkey,o_orderdate,o_totalprice
FROM orders WHERE o_custkey = 147601\G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1. row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EXPLAIN: -> Index lookup on orders using idx_custkey_orderdate (O_CUSTKEY=147601) (cost=6.65 rows=19)
cost=6.65 表示的就是这条 SQL 当前的执行成本。不用关心 cost 的具体单位,你只需明白cost 越小,开销越小,执行速度越快。
如果想要避免回表,可以通过索引覆盖技术,创建(o_custkey,o_orderdate,o_totalprice)的组合索引,如:
ALTER TABLE `orders` ADD INDEX
idx_custkey_orderdate_totalprice(o_custkey,o_orderdate,o_totalprice);
然后再次通过命令 EXPLAIN 观察执行计划:
SELECT o_custkey,o_orderdate,o_totalprice
FROM orders WHERE o_custkey = 147601\G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1. row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id: 1
select_type: SIMPLE
table: orders
partitions: NULL
type: ref
possible_keys:
idx_custkey_orderdate,ORDERS_FK1,idx_custkey_orderdate_totalprice
key: idx_custkey_orderdate_totalprice
key_len: 4
ref: const
rows: 19
filtered: 100.00
Extra: Using index
可以看到,这时优化器选择了新创建的组合索引 idx_custkey_orderdate_totalprice,同时这时Extra 列不为 NULL,而是显示 Using index,这就表示优化器使用了索引覆盖技术。
再次观察 SQL 的执行成本,可以看到 cost 有明显的下降,从 6.65 下降为了 2.94:
EXPLAIN FORMAT=tree
SELECT o_custkey,o_orderdate,o_totalprice
FROM orders WHERE o_custkey = 147601\G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1. row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EXPLAIN: -> Index lookup on orders using idx_custkey_orderdate_totalprice (O_CUSTKEY=147601) (cost=2.94 rows=19)
我们来看下这条 SQL 输出的结果:
SELECT o_custkey,o_orderdate,o_totalprice
FROM orders
WHERE o_custkey = 147601;
+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+
| o_custkey | o_orderdate | o_totalprice |
+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+
| 147601 | 1992-05-11 | 109262.70 |
| 147601 | 1992-05-20 | 4419.68 |
| 147601 | 1993-01-14 | 208550.55 |
| 147601 | 1993-07-12 | 309815.22 |
| 147601 | 1993-10-15 | 60391.27 |
| 147601 | 1994-04-25 | 145497.64 |
| 147601 | 1994-08-11 | 130362.83 |
| 147601 | 1994-11-11 | 85054.05 |
| 147601 | 1994-12-05 | 223393.31 |
| 147601 | 1995-03-28 | 220137.39 |
| 147601 | 1995-10-05 | 126002.46 |
| 147601 | 1996-01-02 | 191792.06 |
| 147601 | 1996-02-02 | 180388.11 |
| 147601 | 1996-04-13 | 18960.24 |
| 147601 | 1996-10-09 | 294150.71 |
| 147601 | 1997-01-22 | 19440.08 |
| 147601 | 1997-02-18 | 75159.87 |
| 147601 | 1997-10-01 | 214565.88 |
| 147601 | 1998-02-16 | 131378.46 |
+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+
19 rows in set (0.00 sec)
可以看到,执行一共返回 19 条记录。 这意味着在未使用索引覆盖技术前,这条 SQL 需要总共回表 19 次, 每次从二级索引读取到数据,就需要通过主键去获取字段 o_totalprice。
在使用索引覆盖技术后,无需回表,减少了 19 次的回表开销,
如果你想看索引覆盖技术的巨大威力,可以执行下面这条 SQL:
这条 SQL 表示返回每个用户购买订单的总额,业务侧可以根据这个结果对用户进行打标,删选出大客户,VIP 客户等。
我们先将创建的组合索引 idx_custkey_orderdate_totalprice 设置为不可见,然后查看原先的执行计划:
ALTER TABLE orders
ALTER INDEX idx_custkey_orderdate_totalprice INVISIBLE;
EXPLAIN SELECT o_custkey,SUM(o_totalprice)
FROM orders GROUP BY o_custkey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1. row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id: 1
select_type: SIMPLE
table: orders
partitions: NULL
type: index
possible_keys:
idx_custkey_orderdate,ORDERS_FK1
key: ORDERS_FK1
key_len: 4
ref: NULL
rows: 5778755
filtered: 100.00
Extra: NULL
EXPLAIN FORMAT=tree
SELECT o_custkey,SUM(o_totalprice)
FROM orders GROUP BY o_custkey\G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1. row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EXPLAIN: -> Group aggregate: sum(orders.O_TOTALPRICE)
-> Index scan on orders using ORDERS_FK1 (cost=590131.50 rows=5778755)
可以看到,这条 SQL 优化选择了索引 ORDERS_FK1,但由于该索引没有包含字段o_totalprice,因此需要回表,根据 rows 预估出大约要回表 5778755 次。
同时,根据 FORMAT=tree 可以看到这条 SQL 语句的执行成本在 590131.5,对比前面单条数据的回表查询,显然成本高了很多。
所以,执行这条 GROUP BY的SQL,总共需要花费 12.35 秒的时间。
SELECT o_custkey,SUM(o_totalprice)
FROM orders GROUP BY o_custkey;
...
399987 rows in set (12.35 sec)
再来对比启用索引覆盖技术后的 SQL 执行计划情况:
ALTER TABLE orders
ALTER INDEX idx_custkey_orderdate_totalprice VISIBLE;
EXPLAIN SELECT o_custkey,SUM(o_totalprice)
FROM orders GROUP BY o_custkey\G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1. row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*** *
id: 1
select_type: SIMPLE
table: orders
partitions: NULL
type: index
possible_keys:
idx_custkey_orderdate,ORDERS_FK1,idx_custkey_orderdate_totalprice
key: idx_custkey_orderdate_totalprice
key_len: 14
ref: NULL
rows: 5778755
filtered: 100.00
Extra: Using index
1 row in set, 1 warning (0.00 sec)
可以看到,这次的执行计划提升使用了组合索引 idx_custkey_orderdate_totalprice,并且通过Using index 的提示,表示使用了索引覆盖技术。
SELECT o_custkey,SUM(o_totalprice)
FROM orders GROUP BY o_custkey;
...
399987 rows in set (1.04 sec)
再次执行上述 SQL 语句,可以看到执行时间从之前的 12.35 秒缩短为了 1.04 秒,SQL 性能提升了 10 倍多。
这就是索引覆盖技术的威力,而且这还只是基于 orders 表总共 600 万条记录。若表 orders 的记录数越多,需要回表的次数也就越多,通过索引覆盖技术性能的提升也就越明显。
总结¶
这一讲,我在前几讲索引基础上,带你了解了组合索引。
组合索引也是一颗 B+ 树,只是索引的列由多个组成,组合索引既可以是主键索引,也可以是二级索引。通过今天的学习,我们可以归纳组合索引的三大优势:
- 覆盖多个查询条件,如(a,b)索引可以覆盖查询 a = ? 或者 a = ? and b = ?;
- 避免 SQL 的额外排序,提升 SQL 性能,如 WHERE a = ? ORDER BY b 这样的查询条件;
- 利用组合索引包含多个列的特性,可以实现索引覆盖技术,提升 SQL 的查询性能,用好索引覆盖技术,性能提升 10 倍不是难事。